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蚌埠市龍子湖畔,東連大學城及高鐵站,西臨市政府,南北相連城市居民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醫院占地面積120余畝,建筑面積近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86%,是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預防、康復和社區服務為一體的省直三級綜合醫院。 醫院始建于1915年,歲月滄桑,幾經變革,1949年醫院正式掛牌蚌埠鐵路醫院,后逐步發展成為規模較大,技術力量較強,醫療設備先進,學術水平較高的上海鐵路局蚌埠鐵路分局中心醫院,也是全國鐵路系統建院最早的醫院之一。2000年5月醫院與蚌埠醫學院建立非直屬附屬醫院關系。 2004年隨著鐵路體制改革,醫院分離出鐵路系統,根據皖政秘[2004]91號文件,2004年8月19日,蚌埠鐵路中心醫院正式移交蚌埠醫學院,正式更名為"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進入安徽省直事業單位管理序列。 醫院現有職工864人,其中醫院享受省部級以上政府津貼3人,享受國務院津貼1人,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1人。20余人擔任省級以上專業學術委員會委員、常委,省級以上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3人。醫院編制床位550張,實際開放床位701張,規模床位800張。設臨床科室26個,醫療技術科室10個。醫院泌尿外科、整形外科、普外科(微創外科)、腎內科(人工腎)、感染性疾病科、腫瘤外科、血液內科、婦產科、心內科、呼吸科、神經內科、婦產科、眼科、口腔科、重癥醫學科等特色專科技術力量雄厚,臨床診療手段在同級醫院中居領先水平。康復科對頸、腰、腿等慢性疾病的治療康復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治療偏癱上有獨特方法。微創外科、血液透析、核素治療、震波碎石、醫學影像中心等技術優勢相繼形成。檢驗科被國家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授予"全國優秀實驗室"。近年來,醫院堅持科技興院,大力推進新技術應用和科研活動,一批先進的新技術、新療法應用于臨床。目前以有23項科研成果通過省、醫學院和市級鑒定。 醫院醫療設備設施在皖東北地區同級醫院中居領先地位。擁有醫院現有美國GE1.5T超導磁共振、飛利浦64排128層CT機,1250mA DSA,進口全功能麻醉機、呼吸機、彩色多普勒、血氣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ICU、CCU監護設備、血液透析設備、進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治療儀、腦彩超、大型數字減影X光機、數字化X線乳腺成像系統(CR)、體外循環機、C臂X光機、碎石機等大型設備,等一批世界高精尖醫學診療設備。醫院病房大樓設備設施齊全,每個病床配置"三集中"設施,病房有獨立的衛生間、冷熱水、空調、暖氣系統,門(急)診大樓引入現代醫院設計理念,診療科室、候診區域設計科學、合理,彰顯人性化服務特色。 醫院擔負著蚌埠醫學院、東南大學醫學院、安徽醫專等6所大中專學校的臨床見習和實習任務。05年該院教學樓投入使用,開始接受蚌埠醫學院醫學本科臨床理論課教學。設有10個臨床教研室,教室、媒體室、示教室、自習室、電子閱覽室和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等教學用房總面積達4200多平方米。擁有碩士研究生導師12人,碩導學位達50余人。醫院圍繞"中國醫學本科教育標準",結合工作實際,以培養"具有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良好職業素質的初級醫生"為總體方向,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新路子。積極開展了"三早"醫學教育模式的探索,使醫學生盡早接觸臨床、盡早接觸社會實踐、盡早接觸臨床科研,以期實現對醫學生的"立體式"培養。 近年來先后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5項,其中細菌L型"863"系列培養基的研制等17項科研成果獲得鐵道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優秀發明、上海鐵路局科技進步獎、蚌埠市科技進步獎等榮譽。 醫院以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確立了"質量立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特色亮院"的辦院方針,"服務從心開始,關愛用心體現"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該院已連續多年被省、市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門授予"誠信醫院"、"文明單位"、"以病人為中心,創優質服務、樹行業新風"示范醫院、"明碼標價"示范單位和"花園式"單位等榮譽稱號。...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