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遜主任醫師
兒科
醫生介紹
江遜,女,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兒科副主任,博
士生導師。現任中華兒科學會會員;陜西省兒童保健學會常委;陜西省新生兒學會委員;西安市兒童保健學會委員;西安市新生兒學會常委;《國際兒科學雜志》編委;《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志第九屆編委會執行編委。發表論文An analysis of 6215 hospitalized unintentional injuries among children aged 0-14 in northwest china由國外論文SSCI收錄。廣泛閱讀國內外文獻,積極參與院內、外各項學術活動,了解兒科新進展、新技術.。近年來,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軟骨組織工程的研究,在臨床應用研究方面,主要致力于小兒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發表論文30余篇,參編專著《耳鼻喉頭頸部創傷及修復學》(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年)1部,主持參與課題7項。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1項(第1)。在組織工程方面,能夠進行各類軟骨細胞的分離、培養、純化、鑒定;完成了人骨髓基質干細胞定向誘導為軟骨細胞的研究,并成功在裸鼠體內形成軟骨塊,為組織工程軟骨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構建了IDO-EGFP融合蛋白的真核表達載體,測序正確,并將其通過細胞核轉染儀成功轉染軟骨細胞,通過RT-PCR、RNA印跡雜交和細胞原位雜交檢測轉染軟骨細胞表達IDO mRNA的情況,Western-Blot和細胞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轉染軟骨細胞蛋白的表達,富集和篩選出了傳代能力強、表達水平高和穩定性好的轉染細胞。為進一步研究轉染的軟骨細胞在異體移植后不同時間外周血CD4+/CD8+T細胞水平和比例及CD69的表達,病理切片和免疫組化觀察移植細胞的長期存活情況,并通過“免疫負調”使機體對移植物達到免疫耐受,使移植物在受體內長期存活。以上述研究工作為基礎,獲得了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
多年來重點對小兒慢性胃炎的胃動力方面進行研究,采用99mTc標記的固體餐對小兒慢性胃炎固體食物胃排空特點進行了檢測,并對部分胃腸激素測定,探討了胃運動與胃腸激素、幽門螺桿菌等之間的關系,系列研究于2006年獲得軍隊三等獎。以此研究成果為基礎,獲得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江遜同志自2005.4任兒科副主任、兒科教研室副主任以來,能夠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發展與創新,與時俱進,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方向和原則的問題上立場堅定,具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和較高的政治覺悟。同時積極開展醫療質量管理效益年活動,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醫療服務理念,適應衛生改革及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以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宗旨,以病人滿意為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結合工作實際的同時,加大對管理學、系統論和信息論的學習,努力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面對部隊醫療人員當前的形勢和任務,她以一個軍事指揮員的敏銳眼光,注重加強對信息化條件下醫療人才培養、人才結構的研究,著力于科室醫療水平、科研水平、教學水準的提高。
江遜同志能夠忠于職守,努力學習,勇于開拓,大膽管理,積極配合科主任一道帶領全科人員,狠抓“以學科建設為中心,以醫教研為重點”的各項工作的高標準落實,團隊全面建設有了長足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江遜副主任從教16年,治學嚴謹,作風正派,為人師表,一直秉著教書育人的宗旨,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先后承擔了醫學本碩連讀七年制、醫學本科五年制、四年制等層次,臨床醫學、醫學影像、核醫學、預防醫學等專業的學員百余人次的兒科學教學任務,并榮獲院系年度先進教員。
作為研究生導師,已指導研究生6名。兒科作為臨床二級學科,在本科教學評估和教學改革中,承擔了繁重的本科教學見習、實習任務。作為教研室副主任,江遜同志除了承擔專業教學任務之外,還指定專人負責教學監督和統籌工作,不定期召開教學討論會議。培養進修生(年均4人),改進帶教的方式并認真組織實習學員的教學查房及考核,使兒科的見習、實習帶教獲得學生的肯定。同時,來我科進修的進修生在科室良好學習氛圍的影響下,學習態度端正,并對科室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在優質完成本科、碩士等教學任務的同時,堅持參加校、院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每年積極參加3月5日學雷鋒活動義務出診,六一兒童節到臨潼婦幼保健院義診,在陜北榆林進行了義務提高人口素質優生優育教學及講座活動.組織了陜西省兒科消化病學學習班(130人)、慢性腹瀉診治進展學習班(80人)、全國兒科消化病論壇(150人)、第四軍醫大學兒科論壇(180人)。
醫生擅長
小兒胃腸動力性疾病及小兒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便秘等疾病,新生兒疾病及早產兒隨訪,營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