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冼勵堅研究員
外科
醫生介紹
冼勵堅(已退休),女,研究員,醫學碩士,博士生導師,1942年9月2日生。1966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六年制、醫療系、本科),1966-1979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主攻內、兒科。1979年9月-1982年8月在中山醫科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藥理學家潘啟超教授,1982年獲醫學碩士學位。1982年起在中山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從事抗癌藥物研究至今。1994年赴奧地利恩斯布魯克大學醫用化學及生物化學研究所進修。2000年赴法國巴黎癌癥免疫研究所學習。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并宣讀論文。發表論文50多篇。部分為SCI收錄。
研究方向:
1.抗癌藥物篩選,減毒、增效及作用機理研究。
2.生物節律及腫瘤時間化學治療學研究
主要社會兼職:
中國藥理學會腫瘤藥理與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癌癥》雜志常務編委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療中心副主任
“廣州醫藥”,《中華中西醫雜志》編委,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及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國家 自然科學基金委專家庫專家。第8屆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2005版撰寫人
< Life science >, 及多個國內雜志雜志審稿專家
成果與獎勵: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作者,1997年) —阿霉素的減毒研究
2004年河南省優秀圖書二等獎----主編《生物節律與時間醫學》
專利:
小檗堿體內抗腫瘤作用的新用途申請發明專利 (2002年) (申請號02134693.3)
油菜素內酯逆轉腫瘤細胞多藥抗藥性的新用途 (2003年) (申請號03140318.2)
斑蝥素衍生物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2005年) (申請號200510034017.X)
斑蝥素衍生物作為抗腫瘤藥物的應用 (2005年) (申請號200510033897.9)
2-芳基取代苯并呋喃類化合物的合成和用途申請發明專利 ( 申請號:03114211.7 共享)
主持的科研項目:
5-FU和順鉑在荷人鼻咽癌裸小鼠的時間藥理學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04-)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劑合成及其抗腫瘤活性篩選和機理研究 (廣州市科委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2004-)
腫瘤時間化療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 2001-)
鼻咽癌荷瘤小鼠生物節律和藥物敏感性相關基因表達的時辰變化及時辰化療的實驗研究 (法-中先進技術合作項目 2001-)
蛋白磷酸酶2A抑制劑合成及其抗癌抗艾滋病毒作用及機理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01-)
根據鼻咽癌病人生物節律制定優化的聯合化療方案 (中山醫科大學“211”工程啟動基金2000-)
逆轉拓撲異構酶II變異所致的多藥抗藥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1995-)
DNA多聚酶與抗癌藥物的關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1992-)
維生素B12減低阿霉素毒性的臨床初步研究 (廣東省衛生廳課題,1987-)
學術專著:
主編:生物節律與時間醫學 (鄭州大學出版社 2003年)
參編:抗腫瘤藥物研究與開發 (甄永蘇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年)
腫瘤藥理學與化學治療學 (潘啟超 胥彬主編 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年)
腫瘤的介入診斷學 (吳沛宏 等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