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維鈞
外科 神經外科
醫生介紹
王維鈞(已退休),男,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畢業于長春大學醫學院(白求恩醫大前身)。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教授。1954年-1958年在莫斯科神經外科研究所攻讀副博士學位,回國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曾任神經外科主任、外科副主任。第一、二屆神經外科學會常委、《中華神經外科》雜志編委、《中華外科雜志》編審小組成員、《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國外醫學》、《北京醫學》等雜志特邀編輯。兼任協和醫科大學教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協和醫院學術評定委員會委員、外科學碩士學位評審委員。 在前蘇聯留學期間,在神經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礎醫學方面,受到嚴格訓練,科研能力,臨床技術得到系統正規培養。回國后開展了小兒腦、脊髓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和先天畸形等臨床工作。改進了腦室引流方法。引進了腦積水定性診斷的有效測定方法,擴大了學科研究領域。 從醫數十年來作了大量臨床醫療工作。在60年代初期在國內首先提出了頸椎病診療問題,開展了腦血管畸形和震顫麻痹等基底節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收到良好效果。70年代初期首先在國內開展對枕骨大孔區畸形的診斷和手術治療技術。80年代初參加在國內首先引進的經鼻切除微小垂體腫瘤顯微手術并獲得成功,為垂體腫瘤的早期治療、提高療效創造了條件。這些在國內首先開展的科研和臨床工作,有效提高了疑難病人的救治工作,得到了全國推廣受到了國家獎勵。 幾年來先后參與完成了中藥科研課題并寫出論文受到國家獎勵:\"枕骨大孔區畸形的診斷和外科手術治療\"獲1973年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要科技成果獎,\"微小腫瘤經蝶竇顯微外科治療\"獲1981年衛生部二等獎;\"經額及經鼻手術治療垂體腺瘤的比較\"獲1985年北京醫學會優秀論文獎;\"激素分泌性垂體腺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獲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擔任課題組副組長)。先后參與《外科學》、《床水電解質平衡》《急診醫學》等著作的編寫工作。同時編譯《激光醫學基礎和臨床》等著作。1993年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多年來培養了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
醫生擅長
小兒腦、脊髓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及腦、脊髓中樞神經系統先天畸形,腦積水,垂體腫瘤